回忆

回忆的开始

没事翻看相册的时候偶然翻到这张图片:

这是一张高考前二模的时候我的作文的阅卷图片,当时得了52分,在全校数一数二。
这张图片模模糊糊的,却勾起了我很多回忆。

高中的时候很喜欢古诗文,现在也是,这种浓缩的、有情感、有韵律的文字,我觉得美极了。当时不仅背过很多很多的古诗文,也经常写一些诗词拿来消遣。
那时候正是最紧张的复习阶段,可是越到这个时候我越是学不进去,那时候晚自习根本写不进去作业,除了偷偷看小说,写一写诗词便成了唯一的乐趣。可以写日常的生活、无聊的复习、同学的黑历史很多很多。
然后说语文。我的语文成绩一直是个谜。六科里面我唯一一点东西都不学的就是语文。别人学六科,我学五科。这可是高三啊,可和大学不一样,有一科一点不学真的不敢想。可是我就是这样的,而且最神奇的是,我的语文成绩还一直都是第一第二(我是真的不学啊)。但因为我不学习跟语文老师闹得很僵,因为我上课从不会听讲,作业也不写。高三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老师让我们上课写作文,我不但不写还拿出化学作业来写,导致他直接大发雷霆,抢走了我的化学作业,我也没服软(因为我觉得真没什么好服软的,经过我长时间的不学语文分数却一直这么高导致我真的不想再把时间浪费在做那些作业上,再提升也提升不了多少(那时候基本上模拟都是125/150,对于语文来说已经很高了),不如多提升一下其他科目),我又抢回来了,老师就说再也不管我,还说我以后要是交作业我就是🐶,我俩就开始冷战了。结局就是以后的考试语文还是第一第二,高考也没掉链子。我不知道老师一直都是怎么想,我后面也再没揣测过,我觉得后悔和对老师有意见都不是什么好事.

好了回归正题,有一次我发现写这种偏文言的作文得的分会高很多,可能是显得比较有文采,虽然也都是照猫画虎,写的当然不是真正的文言文。于是我就开始都写这种文章,每次也都是拿很高很高的分,甚至我高考也是写的这种。
我写过很多很多的诗、词和这种文章,但记录下来的只有这个应该。虽然对于我自己来说肯定是觉得每篇都很好,但我总是记得有一篇特别特别好,可是应该找不到了,我记得是高考完扔掉了,不是这篇。今天突然翻到了,就想对照着照片和记忆把文章拷下来,虽然图片有的字都看不清,但毕竟是自己写的,也能记起个大概。

文章

青年谓世辞
			青年谓世辞

明时而立,新世而属。致学不艰,勤业不苦。时开放之局,今世界一浦。年方青壮,生于黄土。遗世而生 ,志存鸿鹄。世界生我,问我以何志而锄;我谓世界,答之以变之为笃。

立心于天地,立命于生民。继绝学于往圣,开太平于万世。大国汤汤,其韵绵长。吾辈青年,与国无疆。观察世界,志在四方。融入世界,敢拼敢当。影响世界,遗世留香。当以此志,扬帆远航!

观察世界,志以修身。睹古今之兴变,明智理之遗存。视当今之格局,立长志以修身。观世之所需兮,先吾辈乎立志。代长梦以快马兮,莫负时之韶韶;觑困拘于迩达兮,莫畏路之迢迢!渺长征之天路兮,见军未有色挠。明长志以立世兮,终行吾之所道。观世之遗蕴兮,品其意之可昭。下远洋以寻陆,治乱世于明条。开疆拓土,以谓创造。吾辈青年,立世之礁,观世之蕴,行己之道。

融入世界,以勤志心;为梦为志,以奋志体。欲成志以容世兮,当吾辈乎勤坚。非梦桃之桃梦兮,梦荣光之一取。忍疼痛之锥骨兮,终跪地而旗举。添鞍辔于梦骏兮,虽万险而莫惧!以若所坚,求若所欲。困坚毅于金石兮,虽殒身而不恤!行坚而睹己,省前日而回已。学日新以时习兮,自孔夫而谈起;成吾辈之身修兮,虽千年而未已!行此之坚毅兮,问以何而身修?欲融志于世界,行冬夏而春秋。

影响世界,当任以己。己欲立乎立人,己欲达乎达人。夫吾立之地,实为吾疆。吾心所向,乃国显彰。吾德如阳,则邦生光;吾志若玉,其道弥昌;吾怀明德,天下同芳。君可见也,芳龄村官返家乡,排难渡险致富地;君可见也,埋名隐姓黄土里,家国利剑扶摇起;君可见也,敢问吾书为何读,一人一志国崛起。泱泱华夏,名仕四地;大千世界,志士四起。影响世界,当需由己!行己之道,坚己之意。颤举世之格局,终因吾而已矣。

世界育我,我心明德。吾辈青年,应以我则。世界问我,我谓其说:吾辈青年,当立当歌!一苇以航,修身立德行志;振翅以翔,观世融世惊世。吾辈青年,当以此仿。知深洋谷,德曜星芒。为梦为志,当奋当狂。前承千古,后亦流芳!

(copy下来感觉好少啊哈哈)

我还把文章喂给了AI,让他解析一下,我感觉还不错。

AI翻译及解析

以下是逐段翻译与解析,确保覆盖全文每个段落:


青年谓世辞

原文第一段

明时而立,新世而属。致学不艰,勤业不苦。时开放之局,今世界一浦。年方青壮,生于黄土。遗世而生 ,志存鸿鹄。世界生我,问我以何志而锄;我谓世界,答之以变之为笃。

翻译:
青年向世界宣言:
我们生在开明的时代,属于崭新的世界。求学不再艰难,奋斗不再痛苦。面对开放的格局,世界已连成一片。正值青春年华,扎根于祖国大地,虽身处平凡却心怀超越的鸿鹄之志。世界问我们“以何种志向耕耘人生”,我们回答:“改变世界是永恒的信念!”

解析:

  • 核心意象:以“明时”“新世”强调时代特征,“黄土”象征中华大地,“鸿鹄”喻远大志向。

  • 问答结构:通过“世界问我—我答世界”的对话,点明青年使命。

  • 语言特色:“锄”字双关,既指耕耘土地,又喻人生奋斗。


原文第二段

立心于天地,立命于生民。继绝学于往圣,开太平于万世。大国汤汤,其韵绵长。吾辈青年,与国无疆。观察世界,志在四方。融入世界,敢拼敢当。影响世界,遗世留香。当以此志,扬帆远航!

翻译:
(此段为总纲,后文展开部分已拆分解析,此处保留完整翻译)
我们立志于天地,献身于人民。传承先贤的智慧,开创万世的太平。大国气象恢宏,文明生生不息。我们青年与祖国共成长,永无止境。观察世界,胸怀天下;融入世界,勇于担当;影响世界,留下不朽印记。带着这样的志向,启程远航!

解析:

  • 思想源流:化用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儒家担当。

  • 结构功能:总领全文,提出“观察-融入-影响”三重境界。


原文第三段(观察世界部分)

观察世界,志以修身。睹古今之兴变,明智理之遗存。视当今之格局,立长志以修身。观世之所需兮,先吾辈乎立志。代长梦以快马兮,莫负时之韶韶;觑困拘于迩达兮,莫畏路之迢迢!

翻译:
观察世界,以志向修身。看古今兴衰变迁,明悟智慧传承;观当今世界格局,树立长远志向。根据时代需要,青年首先要确立理想。以快马追逐长远梦想,不辜负美好青春;莫被眼前利益束缚,别畏惧路途遥远!

解析:

  • 方法论:提出“观察-明理-立志”的修身路径。

  • 警示对照:“迩达”(眼前成就)与“迢迢”(长远目标)形成对比。


原文第三段(观察世界例证)

渺长征之天路兮,见军未有色挠。明长志以立世兮,终行吾之所道。观世之遗蕴兮,品其意之可昭。下远洋以寻陆,治乱世于明条。开疆拓土,以谓创造。吾辈青年,立世之礁,观世之蕴,行己之道。

翻译:
遥望长征险途,先烈面不改色;坚定远大志向,终将走自己的道路。观察文明积淀,领悟其中深意。如同航海家探索新大陆,像改革家重建秩序。开拓创新,这才是真正的创造。我们这一代青年,如礁石屹立于世,观察世界的深意,践行自己的道路。

解析:

  • 历史回响:以长征精神激励当代,实现精神谱系传承。

  • 历史事件:“下远洋”指郑和航海。

  • 重新定义:将“开疆拓土”从地理概念转化为创新维度。

  • 象征:“礁石”象征坚定,突出青年在时代中的锚定作用。


原文第四段(融入世界核心论述和例证)

融入世界,以勤志心;为梦为志,以奋志体。欲成志以容世兮,当吾辈乎勤坚。非梦桃之桃梦兮,梦荣光之一取。忍疼痛之锥骨兮,终跪地而旗举。

翻译:
融入世界,追逐梦想,需以勤奋坚定心志与行动。若想实现理想、立足世间,我们必须勤勉坚韧。徐梦桃的梦想并不是虚幻的空想(“桃梦”指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真正的荣耀。即便忍受锥心刺骨的痛苦,最终举起胜利的旗帜!

解析:

  • 引用真人真事:用徐梦桃在奥运会的故事来论证勤奋与梦想

  • 目标导向:强调“荣光”需通过实际奋斗获取。


原文第四段(融入世界方法论)

添鞍辔于梦骏兮,虽万险而莫惧!以若所坚,求若所欲。困坚毅于金石兮,虽殒身而不恤!行坚而睹己,省前日而回已。学日新以时习兮,自孔夫而谈起;成吾辈之身修兮,虽千年而未已!行此之坚毅兮,问以何而身修?欲融志于世界,行冬夏而春秋。

翻译:
为梦想的骏马备好鞍辔,纵使万般艰险也绝不退缩!以这样的坚定,追求这样的理想。将毅力熔铸成金石般的意志,哪怕牺牲生命也毫不迟疑!行动中审视自我,反思过往修正自身。学习要日日常新、时时践行,这是从孔子时代便传承的真理;我们修身养性的追求,纵使千年也不会停息!践行这样的坚毅时,如何修身?要将志向融入世界,历经四季轮回。

解析:

  • 生死观:“殒身不恤”化用林觉民《与妻书》,彰显献身精神。

  • 古今贯通:将《论语》“学而时习之”与当代“终身学习”理念结合。

  • 时间维度:通过“千年”强调修身的永恒性,破除急功近利思维,“冬夏春秋”喻指长期坚持,不惧时间考验。


原文第五段(影响世界总论)

影响世界,当任以己。己欲立乎立人,己欲达乎达人。夫吾立之地,实为吾疆。吾心所向,乃国显彰。吾德如阳,则邦生光;吾志若玉,其道弥昌;吾怀明德,天下同芳。
翻译:
影响世界,需从自身担当开始。自己要立身立业,也要助他人立身立业;自己追求通达,也要助他人通达。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责任的疆土;我们心志所指的方向,便是国家的荣光。若我们的德行如太阳般光辉,国家便充满光明;若我们的志向如美玉般高洁,民族复兴之路将更加通畅;若我们心怀美德,天下将共享芬芳。

解析:

  • 儒家伦理:直接引用《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强调推己及人的担当。

  • 化用名句:化用崔卫平《光明与黑暗》中的名句“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 因果关系:个人品德直接决定国家命运,体现“修身→治国”的传统逻辑。


原文第五段(影响世界现实例证)

君可见也,芳龄村官返家乡,排难渡险致富地;君可见也,埋名隐姓黄土里,家国利剑扶摇起;君可见也,敢问吾书为何读,一人一志国崛起。

翻译:
你看!年轻村官返回家乡,攻坚克难带领乡亲致富;你看!隐姓埋名的奉献者扎根荒漠,铸就护国重器直上云霄;你看!万千学子追问“为何而读书”,用个人志向推动国家崛起。

解析:

  • 现实映射

    • “芳龄村官”指向黄文秀等扶贫干部;

    • “埋名隐姓”对应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

    • “书为何读”化用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镜头语言:三个“君可见也”如电影蒙太奇,展现不同领域的青年担当。


原文第五段(影响世界总结)

泱泱华夏,名仕四地;大千世界,志士四起。影响世界,当需由己!行己之道,坚己之意。颤举世之格局,终因吾而已矣。

翻译:
华夏大地英才辈出,世界各处志士云集。改变世界必须从自身做起!坚持自己的道路,坚定自己的信念。撼动世界格局的力量,终将因我们而诞生!

解析:

  • 空间拓展:从“华夏”到“大千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

  • 动词炼字:“颤”字既含“震撼”之力,又带“改变”之渐进性,精准表达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原文结尾段(全文升华)

世界育我,我心明德。吾辈青年,应以我则。世界问我,我谓其说:吾辈青年,当立当歌!一苇以航,修身立德行志;振翅以翔,观世融世惊世。吾辈青年,当以此仿。知深洋谷,德曜星芒。为梦为志,当奋当狂。前承千古,后亦流芳!

翻译:
世界培育我们,我们心怀光明德行。新时代青年应以自身为准则,回应世界的叩问:我们必将顶天立地,高歌前行!像芦苇般坚韧远航,修身立德践行理想;如雄鹰振翅高飞,观察世界、融入时代、震撼寰宇!青年们应当以此为榜样,让学识比大洋和峡谷还深,让德行如星辰光芒般闪耀。为梦想与志向,就应这般行动!继承千古文明,开创万世流芳!

解析:

  • 文化符号

    • “一苇以航”出自《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喻微小而坚韧的力量;

    • “振翅以翔”呼应《庄子·逍遥游》鲲鹏意象,象征超越性追求。

  • 时空对话:“前承千古”与“后亦流芳”形成历史纵深感,将青年置于文明传承者位置。

  • 动词体系:“观-融-惊”三字浓缩全文三大篇章,与开篇“观察-融入-影响”形成闭环。


真是每一句都说出了我写时想说的!

结语

现在想来高中的真的满是回忆啊,真的是最美好的时光,可惜已经回不去了,不可惜的是高中时候的好朋友都还在。祝所有人都事事顺心、不留遗憾。

—end—